您当前的位置: 乐虎 > 新闻中心
乐虎深化学校体育改革专家校长呼吁——让学生对体育“知之行之乐之”

发布时间:2025-01-09 17:35:12    浏览:

  2024年12月27日,教育部在安徽合肥召开全面深化学校体育改革座谈会。会议强调,要从教育的政治属性、人民属性、战略属性深刻认识把握学校体育工作,将深化学校体育改革作为一项重大政治任务、作为办好人民满意教育的一件实事、作为事关强国建设的一件大事抓紧抓实。

  记者注意到,早在2020年,中央办公厅、国务院办公厅就印发了《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体育工作的意见》(简称《意见》),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体育工作。本次会议更是把学校体育改革工作提高到“重大政治任务”的高度。

  为什么这项工作如此重要?2024年的全国两会上,全国政协委员、中国乒协主席刘国梁提出,体育其实是教育的一部分,“体育不仅能让孩子放松身心、体验快乐、缓解压力,还能提升他们的规则意识和抗压能力,让孩子学会如何面对胜负和坎坷。”

  

乐虎深化学校体育改革专家校长呼吁——让学生对体育“知之行之乐之”

  “德智体美劳,体育在C位”。华东师范大学体育与健康学院教授汪晓赞告诉记者,深化学校体育改革重要且紧迫,这是由学校体育的地位和作用决定的。她提到,《意见》将学校体育定位为“实现立德树人根本任务、提升学生综合素质的基础性工程,是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、建设教育强国和体育强国的重要工作”。实践证明,体育锻炼在解决学生身心问题方面的作用是无可替代的。

  然而,汪晓赞注意到,当前我国学校体育仍存在不少问题。如缺乏重视体育的文化,师资短缺、场地不足、学生活动时长不足、参与度不高;一些学生学了12年体育,但一项运动还不会的现象较多;“无运动负荷、无战术、无比赛”的体育课大量存在等。这些都让学生对体育难以做到‘Know it, Do it, Love it’(即知之、行之、乐之)。

  时间、空间和基础设施的保障不可缺少。记者观察到,近年来一些地区将中小学课间活动时间由10分钟增加到了15分钟。教育部副部长王嘉毅曾表示,课间时间延长是落实“健康第一”理念的有效抓手,他提出要保障中小学生每天综合体育活动时间不低于2小时,即每天保证1节体育课,另外课后再锻炼1小时,保证每天2个小时。

  值得欣慰的是,许多基层学校纷纷创造条件,为学生开展体育锻炼提供场地、设施与师资等各种支持。

  比如在电子科技大学附属实验小学,不大的校园里精心密布着829张乒乓球桌,墙壁上“长”出了136个篮球筐。该校校长康永邦表示,学校大力推广乒乓球、跳绳、篮球、循环跑等占地面积小、容纳学生较多的体育运动项目。学校还将大课间从25分钟延长至60分钟,每个班级每天上1节体育课,并将课后服务的其中1节课作为体育锻炼课,每个学生每天在校的锻炼时间都能达到3小时。

  在贵州省兴仁市的大山里,巴铃镇塘房小学的师生因地制宜,依山建成了篮球场、足球场 、田径场等场地。“有经费时我们就建标准场地,经费紧缺也要自建简易场地。”校长吴雄回忆说,2006年该校第一届运动会的乒乓球项目是用石头垫起水泥板、用木板挡在中间做网进行的。2024年,吴雄入选第五届蔡崇信以体树人校长计划。

  体育教育,课堂是主阵地,如何上好体育课,让孩子爱上体育?天津市静海区北师大实验学校全面开发了针对全体学生速度、耐力、柔韧性等体质提升的大课间课程。其中中学部课程足有42门之多,如阻力带、栏架跨越、绕杆跑等;小学设计了“翻山越岭”“齐心鞋力”等32门课程。“这些课程富有趣味性和竞争性,学生十分喜爱。”校长朱鹏说。

  要让孩子真正参与到体育中,比赛的吸引力不可忽视。虽然是偏远海岛农村学校,浙江省岱山县敬业小学却集全校之力办起了“FVB”(足球、排球、篮球)球类联赛。“我们每个月都会举行单项或集体对抗赛,学校里班班有队伍、月月有活动、年年有展示,体育氛围十分浓厚。”该校校长方科表示,学校还围绕赛事同步开展了啦啦操比赛、小报制作、队旗设计、口号展示等一系列活动,孩子“人人有参与,人人有任务”,比赛不仅成为校园体育氛围建设的推动力,还能转化为跨学科项目化活动。

  课堂时间变长,活动项目变多,相应的师资可能出现不足。据了解,为解决体育教师缺口问题,合肥市包河区13个中小学教育集团统筹开展“走教”“轮岗”“转岗”工作,通过增加聘用教师、培训小学全科教师、引进退役运动员和教练员担任(兼任)体育教师、联合师范院校增加体育教师实习人员等方式,配齐配强各学校体育教师。

  “新形势下推进体育教育改革要加大学校体育发展质量‘问诊’力度,把脉学校体育在大课间活动、体育与健康课程实施、课后体育服务等方面的实际问题,‘对症下药’;同时提高体育教师数字素养,关注校外体育资源的整合利用,不断提升体育与健康课堂育人实效。”汪晓赞建议。

友情链接